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管理大讲堂第十期--尚重生谈大学生自我管理与精神成长

时间:2011-12-05 18:21来源:姚烨申 作者:姚烨申 点击:
      2011年12月2日晚18:30,由武汉大学尚重生老师为华师学生做的《大学生自我管理与精神成长》的讲座在管理学院102报告厅如期举行。尽管管理学院的位置较偏僻,但是还是吸引了来自于华师各个院系的学生,几位老师以及校外各方的朋友们慕名而来。讲座开始前,102报

      管理学院讯 (特约记者 姚烨申)2011年12月2日晚18:30,由武汉大学尚重生老师为华师学生做的《大学生自我管理与精神成长》的讲座在管理学院102报告厅如期举行。尽管管理学院的位置较偏僻,但是还是吸引了来自于华师各个院系的学生,几位老师以及校外各方的朋友们慕名而来。讲座开始前,102报告厅已座无虚席,许多人坚持站着听完了总时长为3个小时的讲座。但尚重生老师用他幽默犀利的言辞,收放自如的表现力证实:牺牲周五晚上的闲暇前来、甚至站着听完这一整场讲座的人们是不虚此行的。
      尚重生老师从社会背景与校园文化整体氛围存在的现象与问题谈起,探讨大学生如何克服这个时代强加于我们而造成的局限性,最后落脚于走出自我成长与进行精神管理方法理念。下面便是对尚老师谈及内容的介绍:


      我们所处的时代,没有选择

      尚老师说:他读大学期间,武大正巧是刘道玉的时代,作为自由高校改革的特区的武汉大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学分制改革,学生的自由民主,大学生接受的是包分配,也是完完全全的精英教育。
      现在的不同了。商品经济时代,一切都物质化、功利化、商业化、商品化了。衡量成功的标准变成了赚钱,这种思想侵蚀着我们。他说:“有种毒药叫成功学,有种成功学叫以钱来衡量成功。”
      他调侃地说:现在大学的女生甚至不会找一个4、6级没过的人谈朋友,她会说,你4、6级都没过,来找我做什么?我们习惯地把成功和物质挂钩,有的人即使4、6级过不了,但是他很会写小说、语文学得好,难道他就不能成功吗?我们对成功地认识太单一个,我们变得物欲化、物质化、金钱化,讲的也是实际的、物质化的标准。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整个校园文化都是物质文化,而非能改变观念,启蒙思想的精英文化了。有的同学绝对不看一本与考试无关的书。还有的同学为了去留学甚至理直气壮地向老师要分数!校园整体文化的退化,使得有些想要仰望星空,改变世界的人被认为是疯子。大学要把每个同学都塑造成一类人。我们同学的思维方式、内心世界、乃至表情都是一样的。作为成年人,我们的思想却变得幼稚化、孩童化、肤浅化。
      “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悲凉的时代。我们心灵的历程很艰难”尚老师这样说。我们面临成长的心灵土壤沙漠化,和学校管理架构的高行政化。从书记校长的领导,到组织部、人事部等等机构的设置,我们感受到的是强大的控制、管理力量。
      这有什么原因呢?首先是,现在学科点严重地私人化,你能否毕业的决定权在很少的人手中(导师),他可以决定你的生死,导师滥用职权而学生则没有反抗能力。第二是,学校对学科点的衡量在于是否能吸引科研经费而不顾是否有人潜心地做学问,搞研究。第三,大学的扩招造成导师对于学生的不了解。很多导师都不认识自己的学生,更难以在学习、生活上给予什么指导。第四,大学评价老师,主要看发表的论文如何。那么,还有哪些老师还在教书育人、引导学生心理健康上下功夫呢?人家都做老板了,你还在一心扑在课堂上,太低级了!都是这样的心理。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是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的商业气息都很重,不是比谁能赚钱、就是比谁论文在权威期刊上发表得多,就是没有时间关注我们有血有肉的、有思想的大学生!


      大学生的精神在流浪

      我们的思想与精神土壤在哪里?大学变了,缺乏了强大的,可以引导学生的力量,没有了愿意倾听同学们的老师。
整个大学的课都开得太多了,给学生也有不少的压力。以“毛邓三”为代表的政治课占了必修课的五分之一,各个学校主动地让4、6级与学位挂钩;丰满、庞大的学分制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什么都高度流程化,什么都有了,唯独没有自己。
自由在何方?
      很多时候,自由被认为是叛逆,又被等同于造反和颠覆。其实,自由是和秩序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看《逃避自由》就知道,自由是有压力的,它的压力就是“选择”,当我们给一个人充分的自由时间时,他就面对着在各种事情间选择的抉择。尚老师主张给按照对待成人一般给大学生自由,让他们在自主地选择中尝试。他举了个女生寝室的例子,认为不应该总像监视一样,对很多事情不该过分敏感、高度关注,并且认为同辈群体应该有一定的交往空间,让他们自己判断。让不同的学生,异性间都能够通过较为自由的交往与共同成长克服心理障碍。他玩笑滴说:现在女生寝室严格地别说没有特别企图的男生要进去被拒之门外,就连父母进去都要经受在门口大嫂的百般审查,与其说这样,还不如门口栓两条藏獒,看到不熟的人扑上去就咬。(一片笑声)


      我们大学生的状态是怎样的?

      首先,太功利,太有目标。上大学就是一个接受思想熏陶的过程。缺乏这种熏陶,就会太短视,也很难接受深层次的操练,对问题的解析也缺乏具备学术的深度与逻辑。
      其次,太生活化。很多同学像个家庭主妇一样,整个思想的重心都放在吃喝玩乐的生活上,他们什么都有,唯独没有思想!要珍惜集体读书的生活,只有大学才有。
      再次,很浮躁。很多大学生一天到晚挂在网上,总想着要关心谁,要被谁关心,而让他独自一人潜心地看3-4个小时的书却很难。他们从没有一个完整地属于自己的时间,从没有自己度过一段孤独的岁月。而凡是成长的人都要从孤独的岁月中走出。很多大学生可以问问,到了毕业时,自己读书的时间,自我心灵对话的时间有多少呢?我们是在“读大学”,还是“闹大学”?大学是一个积累的阶段,真正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大学期间不要刻意地出风头,要沉下来,暗中地积累,沉淀。要耐得住寂寞,学得会等待。
      第四,丧失了底线与羞耻心。很大一部分同学不把不及格当一回事。时代再变,大学生判断善恶是非也应该有最基本的标准。
      第五,思维方式不正常。同学要么激进,要么怯懦。缺乏一种以心平气和的方式理性沟通的习惯。很多同学在表达自己上面都很成问题,首先和人交往不应该让别人感到不舒服。尚老师举了几个有关于沟通的亲身经历的经典实例,很多同学的说话方式都有欠礼数和考虑。
      第六,大学生的两性关系过于草率。恋爱,应该是沿着一定的轨迹自然成形。而现在却有很多同学谈着玩。我们在谈什么?有没有深刻的交流?有没有有深度的思想碰撞?有没有思想、灵魂的升华?还是只是肤浅地吃喝玩乐?


      现状是这样,我们能改变什么?

      第一,看清这个时代的局限性。有理性地研判它的好处与毒害。分析它带给我们的局限性。把大学生活变得深刻而有思想。当我们不能立刻改变这个时代的时候,我们只能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敢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不敢说我不愿意?敢不敢承受被威胁的代价?敢不敢走出自己认定的成长之路?我们首先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第二,经常自我总结反省。养成好的读书思考的习惯。刘道玉曾说:“无论学什么的,首先要读几本经典的文学名著,才能了解人。”可以什么读得懂就读什么。很多同学说“毛邓三”不好,可以啊,你可以研读《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从原著入手,分析这门课的缺陷,只有了解了才能批判。我们的大学生,缺乏起码的阅读,不但没有现实感,而且没有历史感。拥有的是一颗颗华丽而冷漠的心灵,是让人难以忍受的肤浅。大学生要学会管理自己,学会对很多事的克制,学会深受孤独寂寞,不然是难以成长的。
      在提问环节,尚老师很认真地回答了同学们积极踊跃的提问。
      他认为华师的学生很有思想,并且说到:大学,就应该是高谈阔论的,仰望星空的,思想碰撞地,形而上的。不要把自已看得太卑微!不要小女人的心态和农民的意识。很多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首先你要看自己怀上了没有?没有真正地“怀才”,何来“怀才”的“待遇”?用“健全的人格、公民的素质、国际化的视野、终身学习的能力”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努力将自己塑造的气质高雅、谈吐不凡;要有英雄的气概,革命的情怀,让世界因你的存在而美丽!
从晚上6:30到9:30,整整3小时的讲座结束了,仍然有很多的同学争取和尚重生老师提问交流的机会。作为主办方的管理大讲堂成员真的很高兴,能够办起这一次让很多人受益的讲座,也非常地感谢尚重生老师的极力支持和努力。也许一场讲座不足以改变我们的所有思维惯性、处世态度和既定习惯,但是那种启发式的意义是不可磨灭的。尽管迷茫的眼神还是会存在,许多错误还是无法避免。但我们坚信着自己能做什么,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相信,我们真的可以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无论世界现在是属于谁的,总有一天,是属于我们的!对此,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刘超

      土地资源学、国土空间规划学、经济地理与区域规划、土地资源管理专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