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社会福利发展与治理转型”国际高端研讨会举行
时间:2012-05-18 16:59来源:华大在线 作者:党波涛 聂健成 张登 编辑:程秀莉
原文地址:http://www.ccnu.com.cn/news/dangzhengxinwen/2012/0518/1652.html
华大在线讯(记者 党波涛 见习记者聂健成 张登)福利改革在亚洲是如何推进的?在全球得到热烈提倡的合作模式在东亚是否已经成为主导性的趋势?5月17日、18日,美国哈佛燕京学社与我校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东亚社会福利发展与治理转型” 国际高端研讨会在我校桂苑宾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以及东亚地区的一流学者,分享了他们的卓越见解和研究成果。
17日上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赛奇教授、国家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刘喜堂副司长、校党委副书记吴晋生等出席研讨会开幕式。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海外专家学者,管理学院师生代表,中央和省市多家媒体记者参加。开幕式由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增阳教授主持。
吴晋生致辞说,我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等7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为了进一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我校日前召开了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的若干意见》。吴晋生指出,与哈佛燕京学社联合主办此次会议是管理学院贯彻落实学校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我们相信,本次会议的召开,一定能够进一步提升该院的国际化水平,促进我校公共管理等相关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赛奇代表哈佛燕京学社致欢迎辞。他说,政府国税的储汇正调整,新的挑战出现,譬如改革走向的结果,有四个基本的问题必须解决:第一,必须决定每个政府的工作范围;第二,如果决定了政府的工作范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何者负责社会福利;第三,如何办理社会福利服务;第四,政府怎样开展社会福利的具体工作。他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立荣教授介绍管理学院自建立以来的教学研究机构、学科专业、师资力量、科研、招生等方面的成果。他表示,学院将努力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水平较高、影响广泛的公共管理、企业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知识“创新体”、人才“孵化器”和政策“智慧囊”。
刘喜堂在致辞中首先感谢会议主办方华中师范大学和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对与会专家学者关注、研讨、推进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表示感谢。他说,福利之于国家,意义重大。既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福祉,又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涉及到的问题和困难也非常多。刘喜堂认为,此次会议专题研究东亚国家的福利发展与治理结构,非常有意义。东亚国家在文化传统、历史传承、治理结构、人情风俗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其福利制度的构建各具特色,交流、分享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必将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自1990年艾斯平-安德森提出福利体制概念并归纳出自由的、法团的、社会民主的三种西方福利国家体制以来,引发了不少学者的接续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即东亚国家的福利体制有何特点,能否归入前述三种西方福利国家体制?然而,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福利改革和发展如何影响其治理模式?其初始的治理模式又是如何影响福利改革与发展轨迹的?东亚福利发展的经验对其他地区有何意义?这些问题尚不明确。在此背景下,哈佛燕京学社和我校管理学院联合举办“东亚福利发展与治理转型”高端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东亚福利体制的发展进程及未来、国家、市场、公民社会与社会福利供给、社会福利供给中的府际关系、社会福利发展与善治等课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牛津大学社会政策系教授林斯坦以韩国为例,谈了对社会福利和有效治理的看法。刘喜堂从中国社会政策发展的内在逻辑的角度谈了对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政策的看法。武汉大学政治与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邓大松教授发表了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看法。韩国首尔大学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教授权赫周对东南亚社会援助的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赛奇教授从社会公民权视角谈了对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的看法。张立荣围绕中国福利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山大学马骏教授根据38个城市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国城市“钱袋子”的权力。另外,台湾大学古允文教授、牛津大学黄佩华教授、加州大学埃尔文分校苏黛瑞教授等围绕东亚社会福利发展与治理转型发表了各自的观点。